一、所謂角度
是指創作者觀察和反映社會生活的總視點,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,選擇什么方向去觀察和反映社會生活。凡是超凡脫俗、脫穎而出新聞電視專題片,無不是角度新穎,不同凡響,甚至是可以這樣說,只要自己的作品尋得一個新穎、獨特、深邃的角度,那么作品就成功了一半。 角度的選擇,是視專題片創作的重要思維方式。
主觀視角:它是以創作者的口吻或作品人物的眼睛,直接觀察生活和抒發情感的角度。它采取自述體的風格或主觀式的敘述方式,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感情色彩。
客觀視角:它是一種在旁觀者的立場,依據事物本來面貌來再現社會生活的視角,它不是創作者主觀感受、直接顯露和抒發,而是具有較強的客觀真實性和表現形態的自由性。
主客觀交替角度,這是一種主客相結合的特殊角度:有時,在客觀視角中插入主觀表現;有時,在主觀視角中插入客觀敘述,從而使其兼有客敘述性和主觀抒情性的雙重特征。
多角度表現,它是一種站在創作者或作品諸多人物的不同角度上,共同闡明同一對象的本質特征。由于每個敘述角度都從各自的角度來觀察、認識和評判,因此形成了同一對象的多側面描述,從而有利于對事件或人物的完整刻畫。時下,由創作者直接指點給觀眾“這是什么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。那么,就應該以自己的思維去適應觀從的觀賞心理,就是在作品中給觀眾留下再創造的余地。讓觀眾自已在分析、判繼的過程中,有所發現,有所領悟,有所感受,才能從中獲得強烈的觀賞興趣。
一部成功的電視專題片,應該是創作者與觀眾共同完成的。
最能夠喚起觀眾再創造能力的、給觀眾留下豐富聯想和想象空間的,是開放型電視結構。
橫向開放結構:這是一種依據空間變化組合而成的橫向開放結構,尤如“板塊”,加上一塊或拿掉幾塊,對作品整體結構和內容表現無關大局不會影響作品思想性的表達。
縱向開放結構:這是一種依據時間“綴連”而成的縱向開放結構,尤如用時間線索,將散亂的生活畫面,串連而成的“項鏈”,多串幾個或減少幾個,均不影響它的完善和美觀。
縱橫交錯開放結構:它的表現形態多由節目主持人的活動表現時間的縱向流程;由被采訪的人物事跡,揭示空間的橫向展現,它可以根據作品內容需要,較為隨意地增減主持人的活動內容,或被采訪者的行為事跡,它本身也構成一種開放型的藝術結構。
二、所謂再現
就是采用紀實主義的手法,真實地記錄社會現實,在電視屏幕上復現生活的具體過程和真實情況,酷似生活原有形態,明確地告訴觀眾,生活就是這樣。
“再現”生活方式
(1)再現事件的時間流程:生活本身是流動的,事件都有發生,發展的過程,將這一切流程真實地展現于屏幕之上,是再現的重要表現手段。
(2)再現現實的空間全貌:世界是空間構成的,任何人物和事件都離不開特定的生產空間,因此將真實的生活環境展現于屏幕之上,世是“再現”的重要任務。
景深鏡頭能使觀眾真切看到真實空間的全貌與事物的實際聯系,從而避免片斷地劃分空間,以及分切地表現時間的弊病。從而使客觀世界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,展現在屏幕之上。
在電視屏幕上再現生活情景,必然排斥生活的“戲劇化”和“提純化”,而應努力求得再現“毛胚生活”和“初始形態”,盡可能地開拓生活本身的蘊藏的多層含意。不要追求驚心動魄的畫面,不要故作驚人之舉,一切都應該酷似平淡,淡泊,自然的生活本身。
當然“再現”生活,并不是簡單的照般生活,刻板的模仿生活,更不是對生活進行自然主義的描述,它需要對生活自身進行選擇和提煉,仍需要創作者情感的滲透。
[擺拍、補拍、抓拍]
三、所謂表現
所謂“表現”,就是調動電視的一切技術和藝術手段,集中某些意念、情緒、感情或思想。通過這種表現,揭示生活中那些最有詩意的,最富內容的深刻情感內涵。
這種“表現”的思維方式,是對傳統地“再現”生活,也就是真實的紀錄生活的一個重要突破。如果傳統的“再現”生活,僅僅告訴人們“生活是這樣”的話,那么“表現”生活則是告訴人們“生活應該是那樣”。所以說“表現”生活是對社會生活本身的藝術升華。
電視專題片在運用“表現”手段時,具體有如下的畫面體現方式:
(1)象征性畫面:所謂象征,就是通過特定的屏幕聲畫形象,借以表現與之相似相近的觀點、思想或情感。目的是使畫面更有韻味、更具詩情。
(2)隱喻性畫面:所謂隱喻,就是運用畫面語言,在屏幕上以它事物來類比思想。也就是把抽象的思想意念,難以傳言的思想情感,化作真實可見的屏幕畫面,以期引起觀眾的聯想,領會其中的寓意和情緒色彩,從而深化并豐富形象的詩意,產生深厚的情緒感染力。
如:電視專片《中國風流》中,那藍色映襯下充滿冷色調的時鐘,隱喻著時間的冷酷無情;那黃色光線烘托下充滿暖色調的臺燈,隱喻著生命熾烈的激情;那高空飄落的小紙片,隱喻著女主人公高考落弟;在黑底、紅布映襯下的五個黃雞蛋,隱喻著一片溫馨的慈母之情。
(3)烘托性畫面:所謂烘托,即“烘云托月”之意,主要是指畫面的主體構圖之外,再淺墨淡地的將其外部輪廓加以渲染和烘托,以使其主體構圖的豐厚情感內蘊,更加鮮明突出。這種烘托性畫面語言,可以收到繪畫藝術的審美效果,從而把觀眾帶入優美的詩情畫意之中,感受到創作者蘊含的深厚情感
四、所謂細節
如果說情節是電視專題片的肋骨,那么細節則構成豐腴的血肉。只有肋骨,是僵死的“骷髏”,有了血肉,才是有生命的活人。
所謂細節,是指在電視屏幕上構成人物性格,事件發展、社會情景,自然景觀的最小組成單位。
細節的作用:
1、揭示人物復雜的心態細節,是深入地揭示人物復雜心理活動的需要化方式,電視觀眾可以通過真實可見的生活細節,洞察理解,認識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,從而增強人物形象的真實感和可信性。
2、描述人物情感變化歷程好的生活細節,還可以具體展現人物情感變化的全過程,使電視觀眾清晰地把握情感變化的鮮明脈絡,以及心靈的歷程。
3、展現人物的完整歷史獨特的細節捕捉和運用,不僅可以展現人物的心態,描繪人物情感和變化歷程,而且可以展現人生的全部歷史,使電視觀眾對人物的完整人生命運獲得深蘊的歷史感受。
電視專題片的創作,難以依賴情節取勝,它更強調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表達感情,塑造人物。真切生動的細節是塑造人物性格、豐富情節因素、增強感染力和表現深度的重要手段。這些細微的生活情狀,通過視覺形象細膩地展現在屏幕之上,可以起到小中見大,以一當十的重要表現作用。
在細節運用的時候,不能滿足于細節的真實再現和疊加,而要注意細節內涵的開掘和表現。
五、節奏的把握
所謂“節奏”就是電視專題片的編輯章法,合諧的內在旋律,以及內部組合的藝術規律。它體現時空的處理、安排的長短、快慢、張弛的有機組合特征。
電視專題片的節奏體現為運動。因為電視是時空的藝術,所以這種“運動”體現為時間的運動,空間的運動,以及時空交融的運動形態。
1、時間運動節奏:一個鏡頭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越短,作品的節奏便越快;一個鏡頭在屏幕上停留時間越長,作品的節奏便越慢,也就是說,短鏡頭,造成快節奏;長鏡頭,造成慢節奏。
2、空間運動節奏
電視專題片的節奏,不只體現時間因素,還表現為“空間形態”,也就是動態的鏡頭本身所體現出的動作內容,如畫面上快速奔跑的騎兵,莊嚴而嚴肅的送葬人流,都形成了空間運動的節奏:前者,為快節奏;后者,為慢節奏。
3、時空交融的運動節奏
事實上,在一部電視專題片的節奏體現中,既沒有單一的時間動動,也沒有單一的空間運動,必然是兩者交融在一起,形成時空共同的運動形態。也就是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融為一體所形成的合諧運動形態——旋律、節奏。
|